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福州北岳庙发现唐五代钱纹砖 开辟新路挖出

来源网址:http://www.sd-ymt.com

()3月16日讯(()首席记者 綦芬/文 记者 陈建国/摄)位于鼓楼区天泉路西侧的北岳庙(现挂“北庙”牌子),近日因道路施工,在其原后殿遗址墙基挖出唐五代的钱纹砖。市文物部门接到群众反映,赶到现场勘察。

记者在现场看到,北岳庙原后殿遗址绿化带位置上,挖出一条约2米多深、12米宽、40多米长的东西走向的大坑,这里正在开辟新路,现道路因用地未经规划审批而暂停施工。在东北角坑壁上,两名考古人员从黄土中拔出两块断砖,青砖一侧印有钱纹;还拔出两块砖两面内凹的斗底青砖。庙里的人还向考古人员展示了此次挖路挖出的一块刻有水波纹的石雕构件残件、两块钱纹砖和几块明清时期墙砖。

“这次发现的这道墙基开口在现代层之下,从这当中同时出土有早期唐五代钱纹砖及清代灰砖的情况看,早晚的东西一起出土,说明这墙基是清代的,只是沿用的是唐五代时期的钱纹砖。”市考古队队员李福生向记者解释道,“年代早晚的砖混在一起,说明庙建好后,历代都有维修,清代应是最近的一次维修。从这段新发现墙基走向与如今北岳庙的一侧山墙看似在一条线上,有可能就是原北岳庙墙基的延伸部分,当然这只是推测。”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福建分册)》记载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结果,北岳庙(五凤街道崎上村)原为明洪武初“社稷坛(北坛)的附属建筑,祀“北岳安天元圣大帝”。原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有天井、戏台、前殿、大殿、娘奶宫、崇顺境等建筑。解放后,因种种原因,北岳庙部分建筑被改为其他用途。现存大殿为清代建筑,面积260平方米。该建筑列入鼓楼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

去年和前年,经过省、市文史文物专家学者勘察论证,认为北岳庙的前身就是宋代梁克家修纂的《三山志》等史书上多有记载的北庙。记者昨天从市文物局获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该庙文物身份登记为北岳庙,目前已全国联网。北岳庙要更名登记为“原址为北庙”,需要等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后。

市王审知研究会会长、王审知第35代裔孙王忠义告诉记者,北庙是王审知亲自为纪念“崇顺王”、开闽先锋刘行全将军建的祠庙,也称“开闽第一庙”,距今已有1123年的历史,是王审知开闽治闽期间保存不多的稀贵文物。目前北庙出土的文物都非常珍贵,如钱纹砖、石雕古兽饰物、石柱础、各朝代守护北庙的闽军及后裔的墓碑……这些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我们呼吁有关部门重视文物保护,共同保护北庙。”